close

大樂透百萬,澳門百家樂最低,今日棒球,百家樂直纜,百萬大樂透,台灣運彩投注站,百家樂娛樂城,7喜百家樂,棒球高中,百萬樂透,樂透彩券開獎號碼,台灣彩券直播,百家樂baccarat,台灣大樂透開獎號碼查詢,台湾棒球,大樂透兌獎方式,賓果賓果技巧,桃園棒球賽,金州娛樂城,大樂透今彩539,台灣彩券大樂透,明星賽中華職棒,中華職棒直播,賓果必勝法,籃球賽事,中華職棒賽程2016,大樂透中獎號碼查詢,中華職棒預售票,博金娛樂城,德州撲克線上玩,籃球比賽規則,中華職棒冠軍賽直播,樂透彩券,中華職棒冠軍賽轉播,2015籃球賽,樂透彩券資訊,籃球新聞,中華職棒中信兄弟,大樂透開獎號碼即時,奇摩籃球


Sony全片幅E接環的領域在2016年以前,時常都被網友們認為Sony是為了搭配A7系列的便攜性而只推出了最大光圈f/4的「小三元」鏡頭。離f/2.8的「大三元」還是有一段的距離。一直要到2016年年初Sony宣布推出G-Master系列鏡頭開始,A7系列的用戶才看見了f/2.8恆定光圈變焦鏡「大三元」的曙光。第一批推出的就是標準焦段的24-70mm f/2.8GM,當年秋季宣布70-200mm f/2.8GM推出,而推出GM系列不到兩年的時間,Sony就在今年春天宣布推出16-35mm f/2.8 GM,用相當快的速度立刻補上大三元的三個焦段。16-35mm f/2.8GM是大三元鏡頭最後一片拼圖,與A接環的16-35mm f/2.8Z分庭抗禮。

不過在過去,Sony的全片幅超廣角鏡頭就已經有表現相不錯的16-35mm f/4Z,而在前陣子Sony也推出了自家最廣的12-24mm f/4G,新的16-35mm f/2.8GM打著G-Master名號出現,相較於另外兩顆是否有相當明顯的優勢?小編這篇評測除了要測試1635GM的表現,同時每一項測試都會加入另外兩顆鏡頭的比較,方便各位網友作為購買時的參考。
  


其實本來小編只是想寫單鏡頭的評測,但小編上週發一篇這顆鏡頭的實拍快訊之後,沒想到大家其實都想要看它與1635Z、1224G的比較。這篇文章在篇幅上會比一般的鏡頭評測更長,也希望各位能夠透過這篇文章找到自己想要的超廣角鏡頭。



鏡頭介紹與外觀比較



G-Master系列的外觀設計語言一致,除了望遠鏡頭以外都是黑色塑膠塗裝,但質感卻沒有因為塑膠而打折。


橘色的標籤聲明了這是Sony最高階鏡頭的血統。


鏡頭組成為13群16枚。其中包含了2片極限非球面鏡片、3片非球面鏡片、2片低色散鏡片


咱們直接進入主題吧!直接與16-35Z與1224G一起做外觀上的比較。 


全名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
FE 16-35mm F2.8 GMFE 12-24mm F4G
焦距16-35mm16-35mm12-24mm
視角(全片幅)107°-63°107゚ - 63゚122゚ - 84゚
焦距(APS-C片幅)24-52.5mm24-52.5mm18-36mm
光圈範圍f/4-22f/2.8-22f/4-22
鏡頭結構10群12枚13群16枚13群17枚
特殊鏡片先進非球面 x 1
非球面 x 4
低色散 x 3
極限非球面 x 2
非球面 x 3
低色散 x 2
非球面 x 4
超級低色散 x 1
低色散 x3
光圈葉片711
圓形光圈葉片
最近對焦距離28cm
放大倍率0.19x 0.14x
手震補償
濾鏡口徑72mm82mm不可外接濾鏡
防滴防塵
遮光罩外接蓮花型內建蓮花型
體積7.8 x 9.9 cm8.9 x 12.2 cm8.7 x 11.7 cm
重量518g680g565g
建議售價(NTD)39,98069,98051,980

我用紅色的粗體字將該鏡頭較有明顯優勢的地方標出來。最廣的當然還是1224G,這也是Sony不論A或E接環都是最廣的非變形超廣角鏡頭(E 10-18mm f/4是給APS-C用的,等效15mm)。而光圈最大的當然還是1635GM,這也是E接環唯一一款f/2.8大三元的超廣角鏡頭。至少9片光圈葉片則是G-Master系列的堅持,1635GM甚至用到了11片。雖然這三顆鏡頭的光圈葉片本身就是圓弧形的設計,但如果光圈葉片越多,理論上還是能夠得到最圓的光點散景。

這三顆鏡頭中唯一一個有使用鏡頭防手震技術的是16-35mm f/4Z,搭配A7RII或A9的防手震能夠達到更好的畫面穩定性。而重量的部分雖然也是1635Z最輕,但「感覺上」卻是的1224比較輕一點,我想是因為它的體積比較大,但重量卻與1635Z相似,每次拿著1224G我都覺的很不可思議。我想任何一個使用過Canon 11-24mm f/4L或Sigma 12-24mm f/4ART的朋友都一定會被它的輕巧所震驚。


長度是GM以12.2公分拿下了優勝。而雖然外觀上1224G比較胖,但以最寬處的直徑來說,還是GM鏡前端比較粗,但與G鏡也僅有0.2公分的差異。



從側面就看得到三顆鏡頭分別有著不同的血統。最左邊是藍色的蔡司標記,中間則是2016年初啟動的G-Master橘色標記,最右邊則是黑底銀字的G鏡。G-Master算是在G鏡頭的範疇之內,但定位更高階。

而Zeiss還是G鏡誰的定位比較高呢?其實小編也問過Sony這個問題,不過他們的回答很模糊,畢竟一個是繼承自Minolta而來(Minolta時代就已經有G鏡),另外一個則是與德國大廠合作,手心手背都是肉沒必要黨內互打。但就鏡頭群焦段與功能的分佈其實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銀色的G鏡多是變焦鏡頭,也有許許多多的長焦鏡都是分佈在G系列,而Z系列焦段分佈則是主要在廣角到標準焦段,而定焦大光圈鏡頭佔了很大一部分。與其比較兩者的定位高低,不如可以從它們焦段分佈與功能來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定位的鏡頭。

另外,三顆鏡頭中只有1635Z沒有對焦鎖定鍵,而不論是GM或G鏡的對焦鎖定鍵都能夠在機身設定為其他功能,總共有62個不同功能可以選擇。


小編問其他版的編輯同事如果三顆鏡頭價格相同會選哪顆,選擇上可能會有些猶豫,但他第一個剔除掉的是1224G,因為不能裝濾鏡。近年唯一可以在10-14mm這種超級廣角範圍中能裝濾鏡的,也就只有Canon 11-24mm f/4L而已,而且濾鏡還是後插式的,不能裝上一般的濾鏡。這的確是這類超廣角鏡頭的劣勢,不過目前已經有不少第三方的廠商會針對這種內建蓮花型遮光罩的超廣角鏡頭做出濾鏡支架了,我想未來要1224G要能外接濾鏡也不會是個問題。

另外兩顆的口徑一個是72mm,另一個則是82mm。


三顆鏡頭中只有最右邊的1224G沒有在前玉旁加字。而從入瞳孔的大小也能大致上看得出來光圈大小的差別(但並非絕對,左邊的1635Z與右邊的1224G就都是f/4的狀態。入瞳孔的大小其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


鏡尾接環全部都是金屬製。


令小編滿意外的是這三顆鏡頭裡面只有1635GM有作防水防塵的膠條,它位於鏡頭接環與機身接合處的最外圍。1635Z與1224G是沒有這圈膠條的。不過FE接環的鏡頭都有做防塵防滴。(感謝網友提醒)



鏡頭各項表現比較



接下來這個部分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不過這個部分會很長,因為有三顆鏡頭,全部都是變焦鏡,而且焦段也不盡相同,所以為了兼顧各個不同產品的焦段與光圈,資料量真的非常大,所以在顯示上就會有些取捨。例如銳利度/紫邊我只比最大光圈、星芒只能比最大光圈/f8/f22,否則篇幅實在太長讀起來也是很辛苦。不過我照片是各級光圈都有拍,所以各位如果想要看詳細的內容,也可以看每一個篇幅的打包下載內容。

小編已經與公司工程部同仁討論,未來在比較多個相機產品時,能夠有更簡單的顯示方式以增加易讀性,但在此之前請各位稍微忍耐一下。



銳利度

銳利度的部分雖然小編三顆鏡頭的12mm、16mm、24mm、35mm,從f/2.8到f/22個及光圈都有拍,不過照片實在是太可怕的多了,全部放出來文章各位一定看不下去,所以我在此只比較16mm、24mm、35mm的最大光圈,並且分為中央與邊緣的部分,裁切尺寸為720 x 480,而且是1:1的裁切。

另外,拍攝時天空的雲層多變化,所以照片中的亮度與光影會有差別,請各位在看時儘量忽略,專注在銳利度上即可。最後,對焦距離至少超過500公尺,所以對鏡頭來說一定都是無限遠處。

如果你想要自己抓來看的話也可以點下列連結,包含了各焦段與各級光圈:
[16-35Z打包下載] [1635GM打包下載] [1224G打包下載]


▽16mm f/4中央

裁切位置
Z 16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6mm f/4


請各位注意,上圖中最左是用來表示裁切位置。而為了放進框框裡,所以將鏡頭名稱簡化為Z、GM、G,然後請各位特別注意在最大光圈的部分,GM同時放進了f/2.8與f/4的裁切照片,原因是另外兩顆鏡頭最大光圈都是f/4,只有GM鏡有f/2.8,所以一起放進來比較來看看GM鏡頭的能耐。

鏡頭的中央是畫質最好的部分自然我們不需要贅述,直接看下面的邊角畫質吧。



▽16mm f/4 邊角

裁切位置
Z 16m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6mm f/4


GM鏡頭在最大光圈時的邊角失光似乎很明顯,所以看起來特別暗。Z與GM看起來表現差不多,但G鏡為什麼這麼好啊...?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因為G鏡的廣角端是12mm,拍這組照片時我要刻意轉到16mm,所以它16mm端的邊角並不是鏡頭真正的邊角,當然畫質比較好!

所以如果你要16mm有最佳邊角畫質的話,實在應該要選G鏡的版本才對...


▽24mm f/4中央

裁切位置
Z 24mm f/4
GM 24mm f/2.8
GM 24mm f/4
G 24m f/4




▽24mm f/4邊角

裁切位置
Z 24mm f/4
GM 24mm f/2.8
GM 24mm f/4
G 24mm f/4

24mm的邊角銳利度也滿有明顯差異。Z鏡在這個部分出局了,畫面有明顯的模糊。不過GM鏡在f/2.8的表現居然比f/4好是怎麼回事啊??我一開始也以為是不是我GM鏡f/4沒對好焦,但是看前一組24mm中央銳利度的照片,照片是正確合焦的沒錯。這樣的狀況還真是罕見...




▽35mm f/4中央

裁切位置
Z 35mm f/4
GM 35mm f/2.8
GM 35mm f/4


這裡也請各位注意,G鏡是沒有35mm的,所以三格分別是Z f/4、GM f/2.8、GMf/4。鏡頭中央的部分到目前為止,GM鏡的f/2.8與f/4完全看不出來有任何差別。說真的,這樣已經非常厲害了。


▽35mm f/4邊角

裁切位置
Z 35mm f4
GM 35mm f/2.8
GM 35mm f/4


Z鏡與另外兩顆鏡頭的畫面形狀有些差異,是因為我在換鏡時稍微有些移動到機身,所以沒有在完全相同的位置。我想距離的誤差大約在5%以內。不過以A7RII的4240萬畫素一放大來說就差很多。但畫質表現沒有因為移動的距離而受到明顯的影響,各位請放心。

35mm邊角的部份GM鏡頭在光圈全開就比較趨於劣勢,而f/4的表現與Z鏡相當。


小結:GM鏡頭光圈全開絕對可用,f/4的表現都與另外兩顆平起平坐,而f/2.8甚至可以在部分情況中超越另外兩顆鏡頭f/4的表現,但在35mm f/2.8的邊角時會輸給35mm f/4 (f/2.8銳利度輸給f/4很正常吧?)



色散

色散也是一個尷尬的比較。首先我無法看到12-24mm G鏡的邊角,而它的16mm也不能反映這顆鏡頭真實的色散表現。但為了比較我只能硬幹了。這裡三顆鏡頭都固定在16mm,使用最大光圈拍攝。但GM鏡頭我一樣提供了f/2.8與f/4的照片。

如果你想要看的是到f/8的各級光圈與1224G的各級表現,請直接下載吧:
[16-35Z打包下載] [16-35GM打包下載] [12-24G打包下載]




裁切位置
Z 16m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6mm f/4


GM又出現了一次不可思議的怪事,f/2.8的色散居然比f/4少?在激動之餘我認為可能是邊角失光讓畫面比較暗,所以本來會因為強烈對比所產生的紫邊反而看不太出來。而Z鏡的紫邊就比較明顯了。

而G鏡再一次不公平的贏了,原因還是一樣,因為16mm對它來說比較偏中間,軸向色差比較不明顯。而另外一個原因,可能也是因為12-24mm f/4G是三顆鏡頭中,唯一同時使用超級低色散與低色散兩種色差消除鏡片的鏡頭。所以如果各位想要16mm有好的色散抑制表現,G鏡會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變形


廣角鏡頭變形表現也是攝影師非常在意的點。這裡我們把變形抑制關掉看看鏡頭原始的表現。

▽廣角端 

Z 16mm
GM 16mm
G 16mm
G 12mm


請注意,這裡G鏡有兩張照片,一張是16mm,另一張是它的廣角端12mm。Z與GM都在16mm有筒狀變形,但16mm對於G鏡來說已經是枕狀變形出現的焦段了。

另外,這三顆鏡頭在廣角端的筒狀變形,都是中間凸起較明顯,反而是四周較緩和,像是牆面的背後中間有一顆球頂出來似的。



▽望遠端


Z 35mm
GM 35mm
G 24mm


三顆鏡頭在望遠端都有輕微的枕狀變形。不論是Z、GM的35mm,或者是G鏡的24mm皆如此。


  

星芒

有許多人喜歡在夜景照片中縮小光圈來顯示星芒,能夠讓照片別有一番風味。不過因為葉片數量與結構會讓星芒的形狀不盡相同。星芒的尾端也有發散與尖細的分別。甚至有些人會以星芒合不合意來作為購買的標準。特別是廣角鏡更是如此。


▽星芒-最大光圈

Z 16m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2mm f/4


這三顆鏡頭在最大光圈時都會產生星芒,如果有網友不喜歡星芒請特別注意。通常來說曝光時間越長星芒會越明顯,但上面三張圖的曝光時間在1/20秒到1/8秒之間,其實連長時間曝光都還稱不上。


▽星芒-f/8

Z 16mm f/8
GM 16mm f/8
G 12mm f/8


當光圈縮到f/8時就有較明顯的星芒了。但Z鏡在f/8時的星芒並不均勻,其實看起來有些突兀。而G鏡在f/8時的星芒是發散的形狀。


▽星芒-f/22

Z 16mm f/22
GM 16mm f/22
G 12m f/22


星芒的支數與光圈葉片的數量有關,如果光圈葉片是奇數的話,就是光圈葉片數乘以2,例如Z鏡與G鏡是7片,所以星芒支數就是14;GM鏡是11片葉片,所以就是22支。另外,如果是偶數的話,光圈葉片數就是星芒支數。而各位又喜歡哪一顆鏡頭的星芒呢?


邊角失光

邊角失光有各種不同的原因,但通常好發於大光圈鏡頭與超廣角鏡頭,光圈越大、角度越廣會越明顯,而且一般可以透過縮光圈來改善(屬於光學邊角失光,成因是到達邊緣的光線比中央的少),但如果是超廣角的緣故所造成的邊角失光則無法透過縮光圈改善(屬於自然亮度衰減,成因是光線入射角越大,影像邊緣就越暗)。這裡我們要看f/2.8-4、f/5.6以及f/8三種不同的光圈下鏡頭的邊角失光表現。同時也另外補上1224G在12mm時的圖片。


Z 16m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2mm f/4
G 16mm f/4


Z 16mm f/5.6
GM16mm f/5.6
G 12mm f/5.6
G 16mm f/5.6


Z 16mm f/8
GM 16mm f/8
G 12mm f/8
G 16mm f/8

各位應該可以注意到1224G即使是把光圈縮到f/8都無法完全消除畫面四周的邊角失光,這就屬於自然亮度衰減,這種狀況會比較少見。各位在使用1224G的時候可能要特別注意。過去在底片時代有一種中間暗四周亮的漸層濾鏡可以解決邊角失光,現在的話你可以直接開啟相機內的邊角失光校正,或者Photoshop與Lightroom都能解決這些問題。




散景

對於超廣角鏡頭來說,散景可能是很不重要的東西,畢竟超廣角鏡頭通常都是10公尺以外就算無限遠,是很難產生淺景深的鏡頭。除非對焦的距離很近,而且使用大光圈才有可能。這裡三顆鏡頭最近對焦距離都是28公分,放大倍率G與GM相同,而G鏡因為望遠端是24mm所以物體看起來會比較小。

下面兩組照片都是在完全相同的位置拍攝。你可能會看到同樣是16mm或35mm的鏡頭卻有稍微不同的視角。那是因為每個鏡頭雖然焦段相同但可能還是會有些微的誤差,另外就是每顆鏡頭都有不同的呼吸現象,亦即對焦位置的遠近會影響焦段(各位如果想看明顯的例子可以參考Sony 70-200mm f/2.8GM)。


▽廣角端

Z 16m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6mm f/4


同樣是16mm,GM的光圈大了一級就能夠把主體更明顯的抓出來,背景的光點也更大更柔,而且光點也沒有明顯的二線性(光點的外圈會比內圈來的亮)。如果特意地要找二線性的話,可以從鏡頭的四周來搜尋,不過三顆鏡頭的二線性都不算明顯。


▽望遠端

Z 35mm f/4
GM 35mm f/2.8
GM 35mm f/4
G 24mm f/4


組成淺景深的要件就是相機與物體距離夠近、大光圈、長焦、夠遠的背景,只要能夠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就較容易有淺景深。所以在相同距離下35mm f/4的淺景深一定會比24mm /f4明顯;而35mm f/2.8一定會比35mm f/4明顯。這是基本的光學定律,也是GM鏡頭大光圈的優勢。但建議各位如果真的想要35mm的淺景深,不如選擇35mm f/1.4Z吧!




耀光與鬼影


超廣角是相對容易出現耀光與鬼影的一種鏡頭,因為它的涵蓋畫面很廣,會從四面八方蒐集到光線。所以耀光與鬼影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在超廣角的畫面中出現。

▽耀光與鬼影-最大光圈

Z 16mm f/4
GM 16mm f/2.8
GM 16mm f/4
G 16mm f/4



GM看起來有些不太妙,右邊最外圍的那圈甚至變成了彩虹,而中間的光斑(或稱鬼影)雖然很淡不過數量還不少,而且隨著光圈縮小會越來越明顯。



▽耀光與鬼影-f/8 

Z 16mm f/8
GM 16mm f/8
G 16mm f/8





▽耀光與鬼影-f/22 

Z 16m f/22
GM 16mm f/22
G 16mm f/22



到目前為止小編認為16-35mm f/2.8GM的鬼影是最需要各位注意的地方。當然這是固定環境下的成果,一般拍攝會因為背景亮度與雜亂程度,鬼影其實是滿不容易看到的。但如果是三顆鏡頭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那麼G Master的確會是最明顯的。當然,造成耀光與鬼影的光線可能來自四面八方,不過我們不可能許許多多角度都測一次,但我們可以說在偏向中間的強烈光線下,16-35mm f/2.8GM的鬼影會比1635Z或1224G更明顯,特別是光圈縮小之後。



對焦速度

這可能是本篇文章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比較,因為超廣角鏡頭的對焦行程非常短(很多超廣角鏡頭的對焦尺都是2公尺以外就是無限遠)。所以其實對焦速度快或慢不會真的差很多,再者,也應該很少人會用到超廣角鏡頭來追焦。所以對焦速度不會是超廣角鏡頭的開發重點。

不過還是要提一下,新推出的16-35mm f/2.8GM與12-24mm f/4G的對焦馬達都是使用DDSSM(Direct-Drive Super Sonic wave Motor, 直接驅動超音波馬達)。而16-35mm f/4Z則是SSM。







老實說SSM就已經很快了,可能真的有差,但我真的感覺不太出來差在哪裡,三顆鏡頭的對焦速度我都完全可以接受,實在沒有必要在對焦速度上著墨。


 


比較心得與建議


G Master當之無愧


雖然過去蔡司的16-35mm f/4Z就已經有非常好的表現,已經是一個很棒的超廣角鏡頭,但16-35mm f/2.8GM的表現會是更上一層樓,不論是在銳利度、紫邊、散景都有更好的表現,而桶狀/枕狀變形則是不相上下。但GM在我們實測抗鬼影的部分卻是三顆鏡頭中最弱的,這其實牽扯到鏡片數量與鍍膜品質,各位如果要在強光下使用則需要注意耀光與鬼影的產生。而對焦速度三顆鏡頭反應都相當迅速,實在不需要擔心。

本次除了焦段完全相同的16-35mm f/4Z以外,還有一個焦段不盡相同的12-24mm f/4G,在各個表現相較之下其實也非常不錯。不過因為它的起始焦段是12mm的緣故,反而它16mm、24mm邊角的銳利度表現會比另外兩顆光圈f/4時更好。所以如果各位注重的是邊角銳利度的表現的話,1224G是很強大的選擇。而12-16mm這個焦段因為Sony FE原廠鏡頭目前只有它,所以無從比較,依然是第一名。而因為它的輕巧讓我更喜歡,各位真的應該去看看Canon 11-24 f/4L與Sigma 12-24mm f/4 ART,而1224G的表現也經得起A7RII 4240萬畫素的考驗,所以它除了光圈沒辦法到f/2.8以外,真的沒有什麼輸給1635GM的地方。

而16-35mm f/2.8GM給小編的心得,從拿到鏡頭第一天拍到的第一張照片開始,每次放大照片我都覺得這顆鏡頭實在是銳利的可怕,光圈全開就是可用光圈,而且是完完全全的可用,我們在比較中甚至還看到了24mm端的f/2.8邊角畫質比f/4好的情況,實在有點不太合理,但事實就真的是這樣。如果你在乎的是銳利度,16-35mm f/2.8GM可以讓你完全不需要擔心。


三顆鏡頭在經過比較之後,小編會如何推薦呢?我會從價格下手。三顆鏡頭分別大約是4萬、7萬與5萬。預算有限的請選1635Z吧,它實在已經夠好了,只差一級光圈不會怎麼樣,如果要拍銀河的話甚至可以把這3萬的差價拿去投資赤道儀,不需要拘泥在f/2.8與f/4的差別。而如果預算還ok,而且你想要達到最廣最廣的視角,那就選1224G,原因無他,因為你沒得選,Sony就這顆最廣,畫質好,然後它也是同焦段同光圈之中最輕巧的,其實也是非常好的選擇。而如果你是專業攝影師,畫質是你的最高訴求、f/2.8是不可退讓的條件,那麼G-Master可以達到你想要的品質,就連星芒都是尖尖細細的22道。從各種角度來說它都是全片幅E接環最棒的超廣角鏡頭。

其實這三顆鏡頭就像是95、96與98分的差別。以普通鏡頭的標準來說它們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越往上提升一個層級,就要投入越多的技術與好的零件進去,即便改變幾乎是微乎其微,但對於越專業的使用者,往往可能就在那1分的差距中決定勝負。各位如果在下手之前可以先針對自己的需求與能力評估,但我必須說它們都是非常好的鏡頭,但如果你要的是最好的品質,還是選擇G-Master吧~



16-35mm f/2.8GM實拍照片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都是在做三顆鏡頭的比較,但各位還是別忘了這篇是16-35mm f/2.8GM的評測文,還是有實拍照片可看的。不過非常糟糕的是我在拿到這次的A7RII時,沒注意到裡面的色彩設定是Adobe RGB(前一個借測的人是誰啊啊被你害到了啦),其實色域選錯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01的上傳伺服器只支援sRGB,所以你可以注意到有些照片的顏色很怪,那就是小編沒在拿到機身的第一時間恢復出廠設定的結果。

不過除了色彩之外,其餘的畫質表現皆完全相同,只是色彩上會有差異而已。照片依然都是原圖直出JPEG,未做任何後製。


ILCE-7RM2 16mm ISO100 f/7.1 1/160s


ILCE-7RM2 16mm ISO400 f/10.0 1/16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7.1 1/125s


ILCE-7RM2 27mm ISO100 f/5.6 1/200s


ILCE-7RM2 16mm ISO500 f/5.6 1/125s


ILCE-7RM2 16mm ISO200 f/6.3 1/16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4.5 1/160s


ILCE-7RM2 28mm ISO320 f/6.3 1/125s


ILCE-7RM2 16mm ISO1600 f/6.3 1/15s


ILCE-7RM2 33mm ISO100 f/5.6 1/50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8.0 1/250s


ILCE-7RM2 16mm ISO160 f/2.8 1/125s


ILCE-7RM2 35mm ISO100 f/7.1 1/160s


ILCE-7RM2 16mm ISO250 f/2.8 1/125s


ILCE-7RM2 34mm ISO100 f/5.6 1/160s


ILCE-7RM2 26mm ISO100 f/5.6 1/125s


ILCE-7RM2 35mm ISO200 f/2.8 1/125s


ILCE-7RM2 16mm ISO320 f/2.8 1/125s


ILCE-7RM2 16mm ISO1250 f/2.8 1/125s


ILCE-7RM2 30mm ISO100 f/2.8 1/80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5.6 1/1000s


ILCE-7RM2 16mm ISO5000 f/5.6 1/125s


ILCE-7RM2 16mm ISO640 f/7.1 1/125s


ILCE-7RM2 20mm ISO6400 f/7.1 1/6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10.0 1/16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2.8 1/125s


ILCE-7RM2 29mm ISO640 f/4.0 1/125s


ILCE-7RM2 16mm ISO400 f/5.6 1/100s


---------------以下照片都是sRGB色域,上面都是Adobe RGB--------------



ILCE-7RM2 16mm ISO800 f/8.0 1/10s


ILCE-7RM2 26mm ISO2500 f/2.8 1/200s


ILCE-7RM2 35mm ISO1600 f/2.8 1/200s


ILCE-7RM2 23mm ISO1250 f/2.8 1/200s


ILCE-7RM2 30mm ISO1250 f/2.8 1/200s


ILCE-7RM2 35mm ISO160 f/4.0 1/125s


ILCE-7RM2 35mm ISO100 f/2.8 1/160s


ILCE-7RM2 35mm ISO100 f/2.8 1/400s


ILCE-7RM2 16mm ISO6400 f/4.0 1/125s


ILCE-7RM2 27mm ISO100 f/10.0 1/250s


ILCE-7RM2 35mm ISO100 f/8.0 1/200s

其實GM鏡在35mm端的枕狀變形不難看得出來,建議各位相機都能夠把機身的變形校正打開。


ILCE-7RM2 16mm ISO100 f/8.0 1/250s


ILCE-7RM2 33mm ISO250 f/10.0 1/125s


ILCE-7RM2 20mm ISO100 f/10.0 1/250s


ILCE-7RM2 16mm ISO100 f/8.0 1/250s
什麼時候也來個C家的16-35、11-24、12-24大比拚?
SONY FE全系列都有防塵防滴喔!

ki_min wrote:
◆變形
廣角鏡頭變形表現也是攝影師非常在意的點。這裡我們把變形抑制關掉看看鏡頭原始的表現。


三顆都是自家E接環專用鏡頭了,
建議把數位修正打開,
鏡頭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把機身修正的能力算進去,
這樣就好像把機身防手震的功能關掉,
然後來跟其他採用鏡頭防手震的比較手持穩定的能力一樣,
看似為了公平,其實一點也不公平.
ki_min wrote:
Sony全片幅E接...(恕刪)


KIMIN辛苦了,不過補充一點
SONY FF系列鏡頭都有支援防塵防滴唷!!!

ki_min wrote:
Sony全片幅E接...(恕刪)


星芒-最大光圈
第一張圖標示應為 Z 16mm f4
3顆都很棒!(跟其他廠牌同等級比起來的話),有錢的話3顆都可以收,哈哈!
若只能收1顆且銀兩無缺,個人會選GM,銳利度高、光圈大、星芒美~
不過對於已經有1635Z的我來講,似乎也不需要再多花3萬去升級,還好還好!
終於有比拼的照片啦,
 辛苦樓主了
 我正好奇這三顆差異多大呢
ki_min wrote:
Sony全片幅E接環...(恕刪)

精彩的比較文

小小建議,以後的文章請開啟數位修正

推FE 1635/f4

輕巧好用又利

表現可圈可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drex27axky 的頭像
    mildrex27axky

    bobbyanita633

    mildrex27ax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